蘇聯解體后那個“瘋狂的九十年代”,在俄羅斯北方一座工業城市。主人公伊萬是一名雅庫特人(少數族裔),因為20多年前那場不光彩的茹侵阿富汗戰爭留下了腦震蕩,現在是一家鍋爐房里的工人。一位當地的黑道大佬是伊萬從前的戰友,常常利用鍋爐房來毀尸滅跡,“沒關系,他們都是一些壞人”,如此,他安慰伊萬說。但直到有一天,當Skryabin的女兒因搶走了這位朋友女兒的男友而被送進鍋爐時,伊萬才開始醒悟。戰爭并沒有結束。 影片是一部極端殘酷的暴力現實主義作品,可謂延續了阿歷克塞·巴拉巴諾夫一貫大膽黑色的風格。他執導的《兄弟》、《畸零與色情》等片讓主流媒體難以接受,克里姆林宮最喜歡的導演Nikita Mikhalkov(《毒太陽》)也曾出面攻擊稱《兄弟》的主人公“充滿破壞欲”,“荼毒青少年的思想”。不過在2010年底俄國影評人們頒出的“白象”獎中,《火爐工》摘得了最佳影片、最佳導演在內四項大獎,成為最大贏家。